在公司里,传统财务专员与业务人员之间,时常会存在一些观念上的分歧和沟通上的挑战。
对于业务人员来说,赚钱是目的。业务做得好,实现销售业绩和市场扩张,老板才高兴,自己赚的也多。
而对于财务专员来说,目的是依照国家法规、内控制度办事,做好财务核算的同时,注意风险控制和资金安全,不能让企业背负税务风险。
这种差异导致在实际在做的工作中,常常是业务说的事情,财务听不懂,财务说的事情,业务也不明白,绝大多数都是“鸡同鸭讲,自说自话”。
财务BP更在于通过财务知识和业务洞察,为业务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决策支持和建议。需要进一步探索业务部门的运作模式和需求,与业务部门共同制定业务计划和财务目标,参与到业务决策中,为业务提供财务解决方案,并监控业务绩效,确保业务目标的顺利实现。
在工作内容上,可分为预算统筹、成本管控、财务分析以及业财融合四个大方向。
老板会告诉你,要站在公司整体效益角度,需要去控制业务线某块费用;业务会跟你诉苦,业务要发展,我们要招人,费用实在降不下来。这时候如果操作不当,很可能既没达成任务目标,又被业务嫌弃。
若存在很明显的增长,询问业务原因(例如:是否由于孵化某块业务/研发某款产品导致)。
若费用率存在明显的增长,与业务探讨投产比(例如:该费用的增长能否带来收入的增幅,收入的增长是否都在当年体现,对其他业务是否有持续带动作用)。
例如市场费用投放,一般到达一定规模后存在边际效应递减的情况。与业务沟通,给予费用投放的指导建议。
费用管控的目的不是不让花钱,而是提高花钱效率、降本增效。只是单独罗列数字却没有建议,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找到机会点实现成本管控才是财务BP的价值所在。以制造业为例:
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折旧、间接人员工资、间接能耗能)和变动制造费用(维修费、直接能耗等)
用财务数据给予业务输入,辅助业务做决策,要建立起系统性的多维度报告,然后打通从多维度数据分析——到业务影响因素——再到核心业务点之间的关联。以出售的收益为例:
需根据行业特性和业务情况去定,比如可将收入划分为客户、渠道、品牌、小组、品类、区域、发货方式等多个维度。
比如影响客单价的有:客户满意程度、客户平均消费水平、客户消费倾向、会员占比等等;
影响客单数的有:客户流失率、客户互动率、客户拉新率、客户复购率等等,其他指标也是同样的思路。
这些打通之后,出售的收益的分析便有了直击业务的切入点,并且是全面且系统的切入点。
在业务发展至成熟稳定标准化之前,需要财务BP去做很多流程和机制优化的动作,并对制度、计划及流程的运行做多元化的分析,随时对流程做调整,最大限度提升经营效率;
我们常常会发现业务上存在合同、税务、内控、资金安全等风险,大多是业务对这些风险没有感知,还是把出售的收益放在第一位。
比如关联方直接的交易,是不是能够进行?要进行业务推广,其中涉及的个税成本是多少?新业务想在海外上线,是否会涉及税务黑名单?在海外如何纳税?资金如何回到国内?等等。
其中都可能会涉及财务风险,必然需要财务BP去参加了,提前协助规划,并讨论可行性。
财务BP的核心作用就是站在业务的角度,解决财务与业务的矛盾,属于业务堆里面懂财务的人,也属于财务群里面最熟悉业务的人。
所以财务BP要参与到业务的一线,从各个专业维度去提供专业建议,保障目标的达成,同时保证流程顺畅,风险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