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重组一波三折,东风和长安的合并重组进程也引发热议。这些事件绝非偶然,而是汽车行业发展的新趋势的重要信号。随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消费者需求不断升级,技术迭代速度加快,企业单纯依靠自身力量已难以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为了实现资源整合、降低成本、提升技术研发能力,越来越多的车企选择走上合并重组的道路,这一趋势正深刻重塑着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深入探究车企的负债状况,对于理解汽车行业的经济生态、预测行业未来走向至关重要。
汽车行业属于典型的重资产领域,从现代化生产厂房的建设,到先进设备的购置,再到前沿技术的研发创新,每个环节都需要巨额资金的持续投入,这使得车企普遍面临较高的负债压力。
全球头部车企的总负债规模令人咋舌。以2023年为例,大众集团凭借强大的市场布局,实现营业收入2.53万亿元,但总负债高达3.22万亿元;丰田的营收为2.15万亿元,总负债却达到2.61万亿元;通用汽车营收1.48万亿元,总负债也有1.48万亿元。这三家全球汽车巨头的总负债均高于营收,充分彰显了高负债在全球汽车行业的普遍性。除了这三家,斯特兰蒂斯总负债9422亿元、福特总负债1.67万亿元、宝马总负债1.24万亿元、奔驰总负债1.34万亿元,特斯拉总负债3113亿元,这些数据进一步证实了行业的高负债特征。
全球车企高负债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一方面,汽车企业为了开拓国际市场,往往需要在不同国家合资建厂。例如,此前在中国市场,外资车企必须与本土企业合资才能开展业务。这一过程不仅涉及大量资金投入用于土地购买、厂房建设、设备采购等,还需要持续投入资金用于运营管理和市场推广。而且,不同国家的法规政策、市场环境差异很大,车企需要投入额外资金来适应这些变化。另一方面,汽车技术的快速迭代也是导致高负债的重要因素。为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车企必须不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新技术研发,如自动驾驶技术、新能源技术等,研发周期长、风险高,一旦研发失败,前期投入可能付诸东流,进一步加重负债负担。
在新能源汽车变革浪潮的推动下,国内汽车行业的供应链上下游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燃油车时代,车企的供应链主要围绕发动机、变速器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展开。而新能源汽车时代,电池、电控、电机成为新的核心部件,车企需要与电池制造商、芯片供应商等建立全新的合作关系,这意味着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供应链的整合与优化。同时,为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技术领先地位,国内车企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大幅增加。从电池技术研发到智能网联系统的开发,都需要巨额资金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负债的升高。
企业总负债由有息负债和无息负债构成,其中有息负债更能直观反映企业的真实负债水平。有息负债是企业向金融机构借款或在资本市场发行债务形成的,需要支付利息,这无疑是企业实实在在的财务负担。而无息负债主要源于企业日常经营,像未到期的供应商货款、即将支付的员工薪酬、未缴纳的税费以及预收客户的购车款等,这些负债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不会产生利息成本。
全球主流车企的有息负债规模十分庞大。2023年,丰田有息负债高达1.74万亿元,在总负债中的占比达到67%,这表明丰田大部分负债都需要承担利息支出;大众集团有息负债1.1万亿元,占总负债的34%;福特有息负债约1.08万亿元,占总负债的65%。通用汽车、奔驰、宝马、斯特兰蒂斯的有息负债也都达到数千亿规模,足以见得有息负债在全球车企的负债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比之下,国内主流车企的有息负债规模相对较低。2023年,吉利控股有息负债1082亿元,占总负债的24%;上汽有息负债1078亿元,占总负债的16%;东风集团股份有息负债593亿元,占总负债的34%;长城汽车有息负债225亿元,占总负债的17%;比亚迪有息负债仅303亿元,在总负债中占比6%。这充分表明国内车企在负债结构上相对更为稳健,对有息负债的依赖程度较低,财务风险相对可控。这得益于国内车企在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自身资金积累,合理规划债务结构,积极拓展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减少对高成本有息负债的依赖。
对于车企而言,应付账款是其与供应商之间合作关系的重要体现,也能反映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和经营策略。通常情况下,企业规模越大、营业收入越高,对外采购与合作的体量就越大,应付账款规模也会相应增长。衡量应付账款规模是否合理,可通过应付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这一指标。该比例越低,说明企业相对于其营收规模,未到期支付的供应商货款比例越低。
2023年,国内主流车企中,赛力斯应付账款占营收的比例最高,达到84%,这可能与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采购需求大但资金回笼相对较慢有关;东风集团股份为57%,长安汽车为50%,长城汽车为40%,上汽集团为36%,比亚迪为33%。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比亚迪在应付账款管理方面表现较为出色,能够在实现高营收的同时,有效控制未支付货款的比例。这得益于比亚迪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通过优化采购流程、加强与供应商的深度合作,实现了应付账款的合理控制,既保障了供应链的稳定,又提升了自身资金使用效率。
从与供应商的合作账期来看,2023年比亚迪与供应商合作的账期是128天,上汽集团是140天,长城汽车是163天,长安汽车是185天,东风集团股份是226天,赛力斯为313天。较长的账期意味着车企在资金使用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压力,但也可能对供应商的产生一定影响;较短的账期则有助于维护良好的供应链关系,提升企业的商业信誉,增强供应商的合作意愿。车企需要在资金管理和供应链关系维护之间找到平衡,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合来看,全球和国内车企在负债结构和应付账款管理上存在明显差异。全球头部车企总负债规模大,有息负债占比较高,这与它们庞大的业务规模、全球布局以及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密切相关,同时也面临着较高的财务风险。国内车企虽然总负债规模相对较小,有息负债占比低,财务结构更为稳健,但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技术变革加速的背景下,也需要不断优化负债结构,合理管理应付账款,加大研发投入以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应对供应链变化带来的挑战,在全世界汽车产业的舞台上谋求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