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商业计划书是会去到投资经理的手里。一个投资经理一个星期能收到10-15份商业计划书,而这里面最多也就1-2家企业符合投资意向能进一步接触;到最后投资,可能这个投资经理一年也就投资2-3个项目。当然这个也要分阶段,如果是投早期项目,可能会稍微多一些。而中后期项目一年可能也就投一个项目。我之所以指出这样的数量,是为了让你知道没有人会花太多精力在挖掘你身上。就跟征婚一样,需要有定量描述,而且有些数字还可以加粗大写,比如房子两套,而不是体重180斤。所以建议在写商业计划书时首先把自己的优势先简单几条写出来,再去确定整个计划书的框架。
商业计划书的标题其实也可以斟酌一下。我知道大家都觉得标题不就是企业名字吗?最简单的是XXX公司商业计划书。如果是要给投资人看,最好还是加上企业的行业方向。比如:XXX机器人项目,如深圳机器人、杭州机器人……用行业开头也有一个好处,直接方便,能够在众多商业计划书里脱颖而出。
首先最主要看的是行业。行业其实是在整个判断里相对最有章可循的。大部分商业计划书行业的开头有两种,介绍行业痛点的或介绍行业规模的。不管是哪一种都是从行业需求入手。不过一个是深度,一个是广度。行业痛点,就是介绍行业的机会。但很多人在介绍行业痛点的时候,没有想清楚到底谁来买单这件事情。简单举一个例子,教育类的,很多人洋洋洒洒的介绍一堆孩子的痛点。但实际上,最终买单的是家长。家长其实未必愿意为这样的需求买单。另外一种是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比如说最常见的是运营商付费的模式。几年前看过车联网相关的勇于探索商业模式的公司,大家最早以为消费者会买单车联网用的流量,后来发现消费者除了手机基本不太会支付车里的流量。就开始有运营商支付前一两年的流量费用,作为补贴给用户促进流量销售的模式。但我其实不是很喜欢这样的模式,但凡是间接的需求或者整个商业模式链条太长,一般来说,成功的概率会低很多。所以想好谁来买单?是B端还是C端?这个比较重要。
另外一个行业规模的问题。究竟你是想做大池塘的小鱼还是做小池塘的大鱼。实际上更多的还是看你适合哪一种?但是从投资的角度,一定要强调一下的是,我们所有的内容都是围绕投资方也就是买单者的角度。那你就要先想清楚,投资方希望的是怎样的你?他的目的是什么?投资的商业模式,就是低买高卖,大家都容易理解。但这里面比较难的是卖出。因为除了公众公司,其他公司的股权都不具有流动性。那么判断能否投资就是判断能否未来具有流动性,而要具备流动性,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要大市场和高增长。很多人觉得我一年能赚几百万,上千万就很好了。但如果一个公司的股份想要达到流动性这个目标。基本上需要判断你几年之内能达到千万级别的盈利。当然不一样的行业情况会不一样。这里说的盈利判断更多的是从做2B的生意的角度。2C尤其是新兴模式实际上有例如客户量等更多的判断标准,但最终也避不开高盈利能力的标准。想要达到这样的盈利要求?就得从一开始知道你所做的生意能有多大的市场,而你在这中间能切到多到多大的蛋糕。当然有一些小而美的项目也能来并购的,尤其是一些有产品特色或品牌价值的项目。但从大概率来说,大市场和高增长,更能受投资方的欢迎。
我想提醒一下,在中国有一些行业可能是不太适合被投资的。比如有一些涉及到法律上灰色地带的行业,例如一些涉及到版权问题的行业。或者说在长期资金市场很难得到认可的行业,比如丧葬类的。那什么类型的行业是比较受欢迎的呢,总体来说有着三种类别,第一是新兴的产业,以前没有的现在受国家政策支持的。我举一个例子,我们之前投过一家生产PCB板工艺优化设备的公司,PCB板以前都是用丝印的方式来做的,而此公司用的是喷印的方式。虽然也有海外对手在做,但实际上整个市场都是新兴的,并且是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处于风口。第二种,属于进口替代型。原来这一个市场是有海外竞争对手做的,现在国产化由于成本的降低,服务的提升等优势成为新的增长点。第三种统一归类为创新类的。就是原来有这一个市场,但是你提供的产品跟以前不一样,要么是做了优化,要么是做了整合,比如说我原来是卖猪肉的。现在我开线下餐饮店,同时也在卖猪肉。相当于给买猪肉提供了一个线验店,而我这两块都赚钱。当然行业这块包含的内容比较多,有机会能单独讲讲。
其实你只需要介绍清楚以下的三个问题就能把公司介绍明白:1、你是谁?2、你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3、你有哪些地方与众不同?从商业计划书来说,介绍团队之前需要把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梳理透彻。我们大家常常在听完创始人长篇大论后还是不得不问创始人你做的到底是什么。最好能图文并茂的方式来介绍你的产品和商业模式,有一些产品可能还需要用视频或其他方式表达,比如我们之前投过一家做分拣机器人的公司,它的产品最好就是能用传送带的视频介绍,一目了然。接着就讲团队,勇于探索商业模式的公司的核心本质其实就是团队,绝大部分公司也是基于自身团队所在的行业优势开始创业。团队就非常能说明公司优势,所以最好能把团队里面各人的优势及其在公司中所起的作用提一下。当然如果团队是有很多年共同合作经验的就更好。
行业和项目介绍完了,就该描述商业计划书的最终目的了:融资。融资其实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可以讲上一天一夜。因为融资里面涉及到最难的一项便是如何给企业估值,如何定价你的公司。但不管怎么定价,首先你必须清楚你公司业务发展要多少资金。当然这个往往是不准确的,公司的业务也会随着行业和市场的变化而变化。但基本上市场也有一个固定的步骤。首先融资的金额大部分是以一年作为时间段来使用的,相对来说可以比较能预测。当然有一些互联网或者扩张性很强的连锁经营类项目需要快速融资,上一轮刚拿到钱,就已经在准备见下一轮投资机构了。其次呢,项目的早中晚期对估值预期不同,融资金额自然也不一样。比如项目在种子期或者天使轮,基本上融资在500万以内的比较多,一般也就10%的股权释放,对应的估值你可以去计算一下。然后每新一轮融资项目估值和融资金额都会有某些特定的程度的递增,当然前提是你能够融到钱。我不太想讲什么可比交易估值法、现金流折现法或者用户数估值法等等,这些你都可以去网上查。我想说的是,其实估值都是买卖双方博弈以及市场行情作用的结果,尤其是企业尚未有盈利的时候。总有企业方觉得XXX都不如我,为啥能估到XXX,融到XXX。我只想说那有可能你的企业缺乏的一种能力叫融资能力,不是要强调包装自己有多重要,而是好的外在是个敲门砖,你连个好的外在都没有,谁还会花心思去研究你的内在呢?这跟男女相亲是一样的道理。另外就是一定要考虑到后续融资,有些项目方太过高估,导致后续融资难度增加也是有的。如果实在把握不好自身的成长性业绩等,建议能够更好的降低融资额来降低风险,若企业发展快速,也能很快进入下一轮融资。
一般企业设立怎么分配股权以及后续如何奖励员工也是投资人关注的重要议题。投资机构喜欢什么样的股权结构呢,基本上第一就是权益清晰,不要那么多层架构或者代持,最好员工激励就是用持股平台来实现。第二就是股权要尽量集中。分散的股权不利于创始人有把控权,导致后续有潜在隐患。股权到后面是会被不断稀释的,保障团队的控股地位对公司稳定经营有一定保障。
写商业计划书的过程就是梳理企业自身的过程。通过撰写商业计划书,也是对你自身项目重新审视,对行业,对团队的再次反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把商业计划书当成创业的准备,也是极好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