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风险控制需要重点把握的是客户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还款意愿取决于客户的信用记录和违约成本。信贷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等机构在信贷业务经营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内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资产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客户被列为破产企业或类似状态,这表明企业已经处于严重的财务困境,可能没办法偿还贷款。
客户由于重大违法、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被吊销营业执照、专营权、主流产品生产许可证,这将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进而威胁到信贷资金的安全。
客户困难,已经或即将出现资金链断裂风险,资金是企业运营的血液,资金链断裂可能会引起企业没办法持续经营,无法按时还贷。
客户虚假注资、抽逃资金,或注册地址不存在或者虚构经营场所,这些行为反映出企业有几率存在欺诈行为,企业的实际财务情况和经营能力可能与贷前评估不符,增加了信贷风险。
法律纠纷风险:客户涉及重律诉讼,或发生银行、民间借贷纠纷等性质恶劣的经济案件,法律纠纷可能会引起企业资产被冻结、查封或用于赔偿,进而影响其偿债能力。
客户提供虚假货权资料或抵(质)押物非抵押人、出质人所有,这种情况下担保的有效性没办法得到保证,一旦企业违约,银行难以通过处置担保物来弥补损失。
抵(质)押物权属发生争议或异议登记,同样会影响银行对抵(质)押物的处置权,增加信贷风险。
抵(质)押物毁损、灭失,会使银行失去担保物的保障,在企业违约时难以实现债权。
客户未经银行同意擅自处置抵(质)押物,破坏了银行对担保物的控制,削弱了担保的作用。
银行对抵(质)押物失去控制,抵(质)押物依法被有关机关依法查封,冻结和扣押,银行无法自由处置抵(质)押物,影响债权的实现。
抵(质)押物重复抵质押,会导致担保物的价值被过度使用,在处置时可能面临多个债权人的竞争,银行难以足额受偿。
实际控制人、法定代表人、主要控制股权的人或主要高管人员因涉及嫌疑违反法律违规、卷入债务纠纷,这些关键人员的问题可能会引起企业经营决策失误、信誉受损或者面临法律制裁,进而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
实际控制人、法定代表人、主要控制股权的人或主要高管人员发生意外身亡、病故、失去行为能力,这可能引发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经营战略调整等问题,对企业的经营和偿还债务的能力产生不确定性影响。
逾期率:利用vintage分析评估资产质量,着重关注M2及M2以上案件占比。逾期率能够反映出借款人未能按时还款的情况,M2及以上逾期案件占比越高,可能意味着风险越大,需要及时预警并采取对应措施,如加强催收等。这有助于金融机构提前预估可能会产生的不良资产规模,以便调整风险管理策略。
不良率:根据各产品不良统计口径(60天 +、90天 +)统计不良率。不良率是衡量贷款质量的重要指标,当不良率上升时,表明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的贷款增多,可能是借款人还款能力变弱或者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等因素导致,需要深入分析原因并制定应对策略,例如对高风险行业的贷款进行重新评估或收紧信贷政策。
迁徙率:反映逾期客群在未来一段时间账龄恶化概率,进而可预测未来资产损失率。如果迁徙率上升,意味着逾期客户向更严重逾期阶段发展的可能性增大,预示着潜在的资产损失风险在增加,这就需要对相关客户进行着重关注并调整风险评级,同时也在大多数情况下要重新审视贷后管理策略的有效性。
M1金额还款率和M1户数回款率:M1金额还款率为当月首日至月末还款时逾期阶段为M1的金额与当月首日至月末逾期阶段为M1的总金额之比(也有以上个月末M1金额为分母的统计);M1户数回款率为当月首日至月末还款时逾期阶段为M1的户数与当月首日至月末逾期阶段为M1的总户数之比(也有以上个月末M1户数为分母的统计)。这两个指标能够反映出处于M1(逾期1个月)阶段的还款情况,较低的还款率和回款率可能预示着后续逾期情况可能恶化,是贷后管理中要关注的早期预警信号。类似的还有Mn金额还款率和Mn户数回款率,它们对于监控不同逾期阶段的还款情况有重要意义。
覆盖率:当日完成跟进客户数与当日需跟进客户数之比。覆盖率反映了贷后管理人员对客户的跟进情况,如果覆盖率较低,有几率存在部分客户未得到及时的管理和关注,轻易造成风险事件的发生而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和处理,例如某些高风险客户可能因为未被及时跟进而进一步逾期甚至违约。
投诉率:定性为有效投诉的客户数与在催客户数之比。较高的投诉率可能表明贷后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催收方式不当、与客户沟通不畅等,这样一些问题不仅可能会影响客户关系,还可能掩盖潜在的风险,例如客户因为不合理的催收而拒绝还款或者对还款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增加贷款违约的风险。
PTP率(下P率):获得承诺还款客户数与在催客户数之比。PTP率反映了催收的效果,如果该比率较低,可能意味着催收工作未能有效促使客户承诺还款,这可能预示着客户还款意愿较低或者还款能力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要进一步评估客户风险并调整催收策略。
平均通话时长:外呼电话通数与外呼电话时长之比。平均通话时长可以反映出贷后管理人员与客户沟通的情况,如果平均通话时长过短,可能意味着沟通不够深入,未能全方面了解客户的情况和需求,从而错过发现潜在风险的机会,例如没有进一步探索客户逾期的真正原因或者未能准确评估客户的还款意愿和能力。
工时利用率:外呼电话时长与在线时长(工作时长)之比。工时利用率能体现贷后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如果工时利用率较低,可能表示工作安排不合理或者存在资源浪费的情况,这可能间接影响贷后管理的效果,例如对高风险客户的跟进不及时,从而增加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有效通话时长:外呼通常接听动作后时长。有效通话时长反映了与客户真正有效的沟通时间,如果有效通话时长较短,可能说明在有限的通话时间内未能获取足够有用的信息,不利于准确判断客户的风险状况,需要改进沟通方式或者增加沟通深度。
逾期天数(DaysPastDue,DPD):已逾还款计划约定应还日期的延滞天数。逾期天数是直接衡量客户逾期程度的指标,不同的逾期天数范围可能对应不同的风险等级,例如短期逾期(如DPD 30)可能风险相比来说较低,能够最终靠短信提醒等方式催收;而长期逾期(如DPD 90)则可能是高风险客户,需要采取更严厉的催收措施或者考虑抵押物处置等手段。其计算方式有计头不计尾(自应还日起到实还日前一天期间的日期数)和计尾不计头(自应还日次日起到实还日期间的日期数)两种,不同的定义口径会影响对逾期情况的判断。
账龄(MonthOfBook,MOB):资产放款后月份。账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分析贷款在不同阶段的风险特征,随着账龄的增加,贷款的风险可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例如一些长期未结清的贷款可能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如市场环境变化、借款人经营状况波动等因素对还款能力的影响,通过对不同账龄贷款的风险分析,能调整贷后管理的重点和策略。
2025年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诉讼业务管理及个贷不良资产清收处置技巧提升专题研修班-南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