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手头这本由徐忠、朱满洲和任晴合著的《危机应对的道与术》,我最先想到的是几本美国人写的书。
从2007年至2009年,美国经历了大萧条后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这场危机最终波及全球,并给全球经济金融体系带来非常大冲击。影子银行、压力测试、量化宽松、巴塞尔协议Ⅲ等,都因为这场危机成了今天我们很熟悉的名词。美国应对这场危机最为著名的三位人物,保尔森、伯南克和盖特纳事后不仅分别写了《峭壁边缘》《行动的勇气》和《压力测试》三本回忆录来记录这场危机,他们还一起合著了《灭火》和《极速应对》两本书。这三个人写《灭火》是为了留一个正式的历史记录,讲述他们三人对危机的共同回忆并回应对他们危机应对过程中众多的批评和质疑,例如让雷曼兄弟公司倒闭的决定。而《极速应对》则是一本写给未来可能会再度面临金融危机的专业技术人员们的工具书,试图提供足够多的细节,来解释金融危机应对中动用过的各种工具和措施。这样未来再次爆发金融危机的时候,这些专业技术人员在应对危机的时候就不用从零开始,有一本可以直接参考的手册。毕竟,危机不是经常会遇到的事情,多数人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都未必会遇到一次,有这样一本手册在事情紧急的时刻会很有用。《极速应对》2020年2月出版,此后美国就在3月遇到剧烈的金融动荡,而这一次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出手迅速,《极速应对》里提到的几乎所有工具都悉数打出。
我就是在当时读的《极速应对》。当时一边读着书,一边看着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一下子推出近10个应急工具,心里想的就是,中国要是有人能写一本类似《极速应对》的书就好了。
现在,终于有了这本《危机应对的道与术》,虽然不完全是中国版的《极速应对》,但对我们思考和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会是一本很有用的指南。
从这本书试图覆盖的内容来看,作者雄心勃勃。从危机时期的宏观政策选择,到房地产危机和财政危机的处置,到财政和央行之间的成本分担,每一个章节讨论的问题都是高度复杂、充满争议和众说纷纭。驾驭这样一些问题,绝不是靠罗列事实或者堆砌文献就能说清楚。事实上如果那样来写,读者读完以后也许会对危机应对感到更加困惑,而不是更加清晰。这本书读起来,读者会觉得行云流水,甚至会觉得危机处置也没那么复杂,至少我读下来是这种感觉。
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因为作者有非常清晰的分析框架,所有的叙事都是在具有一致性的分析框架下,进行化繁为简,重要的事实一气呵成,不重要的细节不荒度时间。这就好像先给你看了庐山的地图(也就是分析框架),然后再带你登庐山,自然不会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比如说,对于当下有很多争论的结构性改革还是扩张性的宏观政策,书里的分析简单干脆:“从历次危机的经历来看,经济的正常循环应置于政策目标的首位,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危机时期,宏观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确保经济的正常循环,实施逆周期的宏观政策,稳定总需求。”这一点,我是十分同意的。
对于危机中究竟最主要的需求政策工具是什么,书里的分析同样十分明确:“危机时期的总需求问题只能由财政政策或有助于增加总需求的结构性改革来解决。”不过,对于这一点,我是有不同意见的。
我同意不同意书中的分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本书有框架,有想法,直奔问题的关键,给出明确而不是含糊的答案。无论你同意不同意具体的答案,你会被书中这种清晰的思维逻辑所折服。其背后显然是深刻的理论功底、广博的专业相关知识和处置风险的实操经验。没有这样的组合,写不出如此清晰干脆的书。
这本书最想表达同时也在努力克制的部分,是在我国处置各类潜在风险的方案和相关的改革方案。比如,关于房地产市场,作者寥寥几笔:“首先,我国的大型房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房企,应从宏观系统角度思考房地产行业;其次,房地产在我国的资产结构中占比很高,所以房地产价格不能大跌;再次,处理房地产风险时,不能让风险向金融机构集中,否则会有长期的危害;最后,土地财政已经不能持续,要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硬约束机制,同时中央财政要帮助地方财政平稳过渡。此外,构建中国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也有一些问题是需要注意。保障房与商品房应严格区分,施以不同政策。保障房用来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属于政策性的范畴,而商品房则是市场化的范畴,可以研究通过房地产税、遗产税等税收手段进行调控,避免通过价格、金融等行政性手段来直接限制。当前情况下,地方政府提供保障房是通过收购供给过剩的商品房,还是通过新建的方式,要根据当地市场的情况因地制宜来决定。”
显然,作者对于如何处置房地产风险点到为止,没有全面展开。还有对于地方财政风险的处置和财政改革,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处置等,作者都写得比较简略。如果我对这本书有什么主要的批评,那就是作者把书中也许最重要的内容写得过于简略。不过话说回来,即便写得很简略,这中间透露出的思路是十分清晰的,专业技术人员们可以借鉴和参考。
危机一般都是小概率、高冲击事件,应对危机很难有现成的预案和事前的演练,就像英文中有一句老话:任何作战计划都经不起与敌人的首次接触。但是,危机应对又是一项极其需要专业性与判断力的工作。既需要在大的判断上准确(或者发现不准确立刻调整),也需要在操作层面有很好的执行力和操作水平,也就是既要有道,也要有术。这就是《危机应对的道与术》这本书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重要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