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赛道从不缺故事,但像佑驾创新这样“弯道超车”的选手,实属少见。12月27日,这家深圳的无人驾驶独角兽用不到半年时间,从A股上市辅导转战港交所,一路高歌猛进,成功完成IPO,成为今年最后一个智驾IPO项目。
2023年8月,佑驾创新还在A股上市辅导的跑道上热身,却在5月23日突然叫停,与辅导机构“握手告别”。仅用4天时间,此公司便转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接下来的三个多月,佑驾创新的IPO进展如“流水线作业”:备案通知书、二次递表、通过聆讯,一切都如钟表般精准推进。
佑驾创新此次IPO发行价定为每股17.00港元,募资总额6.66亿港元,位于招股区间下限。尽管低开,佑驾创新却在暗盘交易中高开高走,收涨7.65%,报18.3港元/股,市值迅速攀升至73.05亿港元。上市首日开盘,股票在市场上买卖的金额继续上扬,较发行价上涨9.41%,市值约74.25亿港元。
这波操作无疑给2024年的港股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也让佑驾创新以“稳中有进”的姿态吸引了更多关注。
1987年出生的刘国清,从华中科技大学的统计学学子到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工程博士,履历堪称“教科书级”。但真正改变他人生轨迹的,是一次参与新加坡CeMNet实验室ADAS研发的机会。也正是在这里,刘国清开启了对智能驾驶的无限热爱,并在2013年回国创立了佑驾创新,将目光瞄准智能汽车这片蓝海市场。
创业的第一步总是最难,尤其在2015年的行业寒冬中,佑驾创新甚至连续数月发不出工资,核心团队也一度分崩离析。刘国清回忆,那一段时间“寒冬到来,置之死地”,但他和团队选择咬牙坚持,靠着一股“死磕到底”的韧劲,终于在2016年推出了第一代ADAS产品M3,与国际巨头Mobileye一较高下。这不仅让佑驾创新渡过了“死亡谷”,还为其后续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佑驾创新的成长史,也是智能驾驶技术发展的缩影。2018年,公司首次进入前装市场,实现了ADAS产品的规模化量产交付,在智能驾驶领域逐步站稳脚跟。如今,佑驾创新的技术覆盖领航、泊车、舱内功能等核心场景,并提供从L0到L2+级别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累计为35家整车厂量产,成为汽车智能化领域的重要推手。
其研发投入的力度同样令人惊叹。2021年至2023年,研发支出从8220.1万元增长至1.50亿元,占总收入比例高达31.5%-49.9%。特别是员工福利的增加,2022年研发团队福利开支翻倍至9413.6万元,显示出公司对人才和技术的格外的重视。可以说,佑驾创新选择了一条“用研发对抗亏损”的独特路径,而这条路,也让它在智能驾驶赛道上占得了先机。
佑驾创新的营收上涨的速度同样可圈可点。2021年至2023年,公司收入从1.75亿元飙升至4.76亿元,仅2023年就实现了近乎翻倍的增长。然而,高速成长背后是持续的亏损,三年间累计亏损6.8亿元,但随着经营优化,亏损幅度正在慢慢地缩窄。2024年上半年,调整后净亏损降至0.82亿元,同比收窄33%。
刘国清对此直言:“收入增长没能完全覆盖早期成本,但亏损的收窄,让我们正真看到前进的曙光。”
面对如此财务压力,佑驾创新并未放慢步伐,而是选择用IPO为未来“加速”。依据招股书,这次募资的40%将用于研发和人才储备,30%用于提升生产效率和解决方案竞争力,其余部分则聚焦于市场扩张和日常运营。刘国清显然知道,智能驾驶赛道的竞争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人才和效率的比拼。
在12月27日的港交所上市现场,随着钟声敲响,刘国清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IPO。这既是佑驾创新里程碑式的时刻,也是中国智能驾驶行业的又一次突破。
佑驾创新的故事,是一家公司在寒冬中坚持、在市场中突围、在资本中崛起的生动写照。刘国清用行动证明,创业不只是梦想,更是一场耐力赛。而佑驾创新这辆“智能驾驶之车”,正在驶向更广阔的未来。
佑驾创新的融资故事,堪称创业圈的传奇样本。从2014年成立到2024年港交所上市,这家智能驾驶独角兽在9年间完成了17轮融资,累计吸纳资金15亿元。你可能会以为,这背后有缜密的融资计划和高超的谈判技巧,但事实上,这一切的开端更像是一场“机场奇遇记”。
2014年底,初创的佑驾创新团队对融资一无所知,仅凭一个商业计划书,向投资人邮箱漫天撒网,换来的却是石沉大海。故事的转机发生在上海浦东机场,创始人刘国清拦下了即将前往美国参加阿里巴巴上市仪式的阿里合伙人吴泳铭。几番交谈后,刘国清成功说服吴泳铭为佑驾创新注资450万元,成为公司的首位投资人。
吴泳铭的这笔天使投资,被视为“慧眼识珠”的经典案例。仅四年后,他通过股权转让赚取了近6倍的投资回报,仍保留佑驾创新2.31%的股份,继续分享独角兽的成长红利。
天使轮之后,佑驾创新的融资节奏就像一部高效运转的机器,几乎年年都有新进展。从2015年的种子轮到2019年的多轮融资,资本的加码让这家初创企业一路成长为行业翘楚。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四维通过旗下投资基金成为佑驾创新的最大外部股东,持股票比例高达9.06%。
北京四维的背景同样令人瞩目。这家以智驾技术为核心的企业,整合了芯片、智能座舱、大数据和高精度定位等全方位软硬件解决方案,其客户涵盖多家头部车企。在资本与技术的双重加持下,佑驾创新不仅获得了资金,还与北京四维建立了深度合作,后者更成为其2022-2023年的第二大客户。
2023年,佑驾创新完成了两轮IPO前的融资,累计吸金3.48亿元,投后估值突破50亿元人民币。这些资金不仅帮助公司完成改制、优化架构,更引入了一批战略投资者,包括产投基金、科创智汇二号和普华凤栖等。
至此,佑驾创新的融资故事画上了一个阶段性的句号。随公司成功登陆港交所,这家智能驾驶独角兽正驶向长期资金市场的“深海”,准备迎接更大的机遇与挑战。
佑驾创新的融资历程,是长期资金市场对智能驾驶赛道的信任与期待的缩影。中国无人驾驶行业正处于快速迭代的阶段,市场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从融资布局到技术攻关,再到商业化落地,佑驾创新凭借强大的资本后盾与技术实力,已经站在行业的最前沿。
资本只是燃料,技术和产品才是引擎。IPO后的佑驾创新,如何借助长期资金市场的助推力,继续在智能驾驶的赛道上领跑,将是下一个值得期待的故事。
根据IHS Markit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市场规模已超过430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将突破840亿美元。这一增长的背后,是技术突破和政策支持的双重推动,也是慢慢的变多资本涌入的结果。然而,佑驾创新的成功却不仅仅依赖于资本,而是在技术“内核”上下足了功夫。
从L0到L2+,佑驾创新已经覆盖了主流的智能驾驶场景,尤其是停车场景的解决方案备受市场好评。以2023年推出的智能泊车系统为例,这套方案不仅能实现厘米级定位,还能通过视觉算法动态适应复杂的停车场环境,为用户更好的提供“毫秒级”的响应体验。这种“快、准、稳”的技术表现,不仅赢得了35家整车厂的青睐,更为佑驾创新树立了行业标杆。
值得一提的是,佑驾创新并非孤军奋战。其背后的北京四维等合作伙伴,本身就是智能驾驶领域的重要玩家,拥有从高精地图到芯片设计的全链条资源。这种协作模式,让佑驾创新在技术创新上如虎添翼,也让其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可见,未来的智能驾驶赛道,比拼的不仅是单点技术,而是整个生态链的协同效应。
当然,行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比如L2级以上智能驾驶的量产化推进,仍然受制于法规政策的不确定性;而芯片短缺、供应链波动等问题,也让智能驾驶企业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然而,这些挑战恰恰是市场分化的契机。佑驾创新在2023年的研发投入占比高达49.9%,远超行业中等水准。这种“以长期视角看待技术投资”的策略,既是一种耐力的比拼,也是一种信心的体现。
展望未来,智能驾驶赛道将逐步进入“深水区”。在政策层面,2023年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的策略》,明确了到2025年中国智能汽车新车市场占有率达到50%的目标;在技术层面,以L3-L4级无人驾驶为主的高阶智能化功能,将成为下一个竞争焦点。对于佑驾创新而言,IPO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如何在资金助推下,快速切入高阶智能驾驶市场,并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将是其未来的核心挑战。
凭借持续的技术迭代、广泛的行业合作和坚定的战略定力,佑驾创新这辆“智能驾驶之车”或许真的能在全球化的赛道上跑出“中国速度”。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里程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2400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