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人工智能巨头企业英伟达再次迎来历史时刻。英伟达成为有史以来第一家市值达到3万亿美元的计算机芯片公司。本周三股价上涨 5.2%,收于创纪录的 1,224.4美元,市值超过3万亿美元,并在此过程中超越了苹果公司,成为全世界第二大最有价值的公司。今年股价已上涨约147%,市值增加了约 1.8 万亿美元,因为用于支持人工智能任务的芯片需求激增。
全球首富的宝座,马斯克恐怕坐不长了。黄仁勋,带着他的NVIDIA(英伟达)和显卡杀过来了。5月30日,黄仁勋的个人资产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来到了恐怖的1007亿美元,成功跻身至全球富豪榜第15位。2024年初时,他的身价仅有135亿美元,而短短5个月的时间,他的财富暴涨了近10倍。照这种坐火箭般的跃升速度,媒体普遍预测,黄仁勋有望在2025年之前,彻底超越马斯克,拿下全球首富。
那么,黄仁勋是如何带领英伟达走上巅峰的?黄仁勋祖籍浙江丽水,1963年出生于中国台湾。父亲是一名化学工程师,母亲是小学老师,家里还有一个哥哥,比黄仁勋年长一岁。
父亲对兄弟俩寄予厚望,想让他们好好读书,于是,在黄仁勋9岁那年,小哥俩被父亲送到了美国,托付给了居住在华盛顿州的舅舅。然而,舅舅家经济条件很差,将小哥俩送进了一所最便宜的乡村寄宿学校。与其说是学校,倒不如说是少年教养院,这里偏向于“改造”教育,里边的很多学生都是难以管教的“问题少年”。
据黄仁勋回忆,这里的每个孩子都有刀,很多学生更是全身刺青。由于年龄小,黄仁勋经常受到欺负,他操着结结巴巴的英语,负责打扫全校宿舍的厕所。我们足以想象那是怎样的校园霸凌。幼小的黄仁勋生活在那群性格粗暴的学生之间,敏感且警觉。
不过,让很多人意外的是,这个来自东方国度的孩子,从来不会哭哭啼啼,反而以极强的适应力,慢慢融入群体,和这群学生热热闹闹地打成一片。
回忆这段日子,黄仁勋坦然承认,自己参与了他们许多淘气的活动,翻墙爬树、偷吃东西,甚至抽烟。但他同时表示,“做这些事并不代表自己学坏,而是学会了坚强和适应环境。”这些特别的经历,让黄仁勋锻炼出了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狠劲儿,并因此受益终身。
寄宿学校的生活持续了两年。父母得知黄仁勋的境况后,专程赶到美国,为黄仁勋办理了转校手续,黄仁勋终于得以进入正规学校读书。为了赚学费,黄仁勋白天上课,放学后就到餐馆洗盘子、摆桌子。
他每天接触形形的人,很早地融入社会,英语水平突飞猛进,可以和陌生人毫无障碍地用英语交流。同时,黄仁勋的另一份兼职是在乒乓球场馆擦地板。闲下来的时候,就在场馆里练习乒乓球。
似乎对乒乓球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15岁这年,黄仁勋参加全美乒乓球大赛,奇迹般地获得了季军,并登上了美国知名运动刊物《运动画刊》。人们称赞他,是美国“整个西北地区最有前途的乒乓球选手”。惊人的成绩,足以支撑黄仁勋成为职业选手,但黄仁勋放弃了。
与乒乓球相比,我更喜欢的是计算机,第一次接触计算机,便如同着了魔。利用高中的最后一年,黄仁勋开始发奋学习,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主修电子工程。
大学期间,他认识了自己的初恋,也是未来的妻子,洛莉·米尔斯。那时的黄仁勋17岁,洛莉19岁,两人一穷二白,黄仁勋向洛莉承诺,自己30岁之前一定会拥有一个企业。这句话洛莉并没有放在心上,但黄仁勋牢牢记刻在心里,成了他未来10多年无可撼动的目标和灯塔。
1983年,20岁的黄仁勋大学毕业,进入硅谷,先后在半导体巨头公司AMD(超威)和LSI Logic(巨积)担任芯片工程师。周围的同事除了博士就是硕士,这让黄仁勋意识到,自己还需要深造。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取得了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硕士学位。
他在芯片工程师的岗位干了4年,在掌握了前沿技术后,主动调到市场部。在他看来,光有技术是不够的,更要了解用户最要说明。“消费者并不关心你从哪家商学院毕业,他们只关心一件事,就是你的商品对他们有何好处。”
凭借出色的业绩,黄仁勋一步步晋升为市场部负责人,进而成为整个集成芯片部门的总经理。在此期间,他学到了很多东西,除了芯片技术,还有谈判技巧、融资经验、团队管理等等。他始终有着明确的目标,一切都在为自己17岁时的承诺做着准备。
1993年1月,黄仁勋用积攒下来的4万美元,创立了NVIDIA(英伟达),担任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他将上班的第一天定在2月17日,这天刚好是他30岁的生日。这位科技大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妻子表达着浪漫。
为了给英伟达创立寻求至关重要的第一笔风险投资,黄仁勋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硅谷沙丘路。这里是美国风险投资的巅峰与聚集地,黄仁勋深知,只有在这里才能为英伟达寻找到足够的资金支持。终于,在经过数月的艰苦努力和不懈坚持后,黄仁勋终于从一位具有远见的风险投资家那里获得了220万美元的宝贵投资。
在创业的前四年里,英伟达在黄仁勋的带领下,先后推出了NV1和NV2两款芯片产品。然而,由于当时的技术方向选择不当,NV1芯片并未取得预期的市场反响,反而耗尽了公司的早期投资,让英伟达陷入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幸运的是,在这个关键时刻,日本游戏巨头世嘉伸出了援手。不仅挽救了英伟达的命运,更为英伟达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1997年,英伟达终于推出了第三代产品——RIVA128芯片,使英伟达在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中站稳了脚跟。从此,英伟达开始了其在芯片领域的辉煌历程,书写了一段属于自身个人的传奇故事。
2000年,英伟达以一场令人瞩目的商业交易,成功地将昔日的竞争对手3dfx收入麾下,以高达1.1亿美元的代价,终结了这场激烈的图形芯片大战。这一举动不仅彰显了英伟达在图形处理领域的强大实力,也标志着其正式成为了这场大战的最终胜出者。
时间流转至2006年底,英伟达再次以其前瞻性的视野和创新的步伐,震撼了整个行业。公司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决定向全球的软件开发者开放GPU的潜力,推出了革命性的CUDA平台。这一平台的诞生,意味着GPU不再是单纯服务于图形渲染的工具,而可以大范围的应用于各种计算任务,包括深度学习、科学计算等领域。
更令人振奋的是,英伟达所有的GPU产品都支持CUDA平台。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无论是学生还是科学家,只要他们拥有一台配备英伟达GPU的笔记本电脑,就能轻松利用CUDA平台开发各种软件应用。
现在的英伟达更是进军了汽车领域。黄仁勋在联发科发布会上,与联发科CEO蔡力行一道,宣布两家公司合作开发汽车座舱芯片。还有现在爆火的AI,商业嗅觉敏锐的黄仁勋,看到过去软件中最困难的一部分将实现自动化,便开始在公开演讲中不断提及AI的重要性,为AI站台,成为AI坚定的鼓吹者。
时至今日,GPU在AI模型训练领域的地位依然稳固,几乎无可替代。作为计算领域的佼佼者,GPU以其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成为推动AI技术发展的核心动力。在码农的世界里,GPU早已成为炙手可热的硬通货,引领着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
从高校实验室到开源社区,从开发工具供应商到企业研发团队,英伟达GPU及其CUDA编程语言已然成为AI应用编写、研发及创新的基石。无论是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还是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算法研发,都离不开GPU的强大支持。
可以说,在AI的世界里,GPU的地位无可替代,而英伟达GPU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未来,随着AI技术的持续不断的发展,GPU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引领着整个行业迈向更加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