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许可证》,或从民政、工商行政、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取得法人单位登记证书,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或从事医学科研和医学在职培训等工作的单位。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其他医疗卫生机构。
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各类专科医院和护理院,不包括专科疾病防治院、妇幼保健院和疗养院,包括医学院校附属医院。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街道卫生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门诊部、诊所(医务室)。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科疾病防治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含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健康教育学习管理机关、急救中心(站)、采供血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许可证》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
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疗养院、临床检验中心、医学科研机构、医学在职教育学习管理机关、卫生监督(监测、检测)机构、医学考试中心、农村改水中心、人才交流中心、统计信息中心等卫生事业单位。
卫生人员指在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职工,包括卫生技术人员、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其他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一律按支付年底工资的在岗职工统计,包括各类聘任人员(含合同工)及返聘本单位半年以上人员,不包括临时工、离退休人员、退职人员、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人员、本单位返聘和临聘不足半年人员。
卫生技术人员包括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药师(士)、检验技师(士)、影像技师、卫生监督员和见习医(药、护、技)师(士)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包括从事管理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如院长、副院长、党委书记等)。
执业医师指《医师执业证》“级别”为“执业医师”且实际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的人员,不包括实际从事管理工作的执业医师。执业医师类别分为临床、中医、口腔和公共卫生四类。
执业(助理)医师指《医师执业证》“级别”为“执业助理医师”且实际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的人员,不包括实际从事管理工作的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助理医师类别分为临床、中医、口腔和公共卫生四类。
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数/人口数×1000。人口数系年末常住人口。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医师数+执业助理医师数)/人口数×1000。人口数系年末常住人口。
床位数指年底固定实有床位(非编制床位),包括正规床、简易床、监护床、正在消毒和修理床位、因扩建或大修而停用的床位、不包括产科新生儿床、接产室待产床、库存床、观察床、临时加床和病人家属陪待床。
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人口数×1000。人口数系年末常住人口。
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是指某年某地区每10万人口中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数。即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数/人口数×100000。
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死亡率是指某年某地区每10万人口中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死亡数。即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死亡率=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死亡数/人口数×100000。
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病死率是指某年某地区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死亡数与发病数之比。即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病死率=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死亡数/发病数×100%。
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患某种疾病的死亡人数与患某种疾病发病人数之比,一般以%表示。
孕产妇死亡率指年内每10万名孕产妇的死亡人数。孕产妇死亡指从妊娠期至产后42天内,由于任何妊娠或妊娠处理有关的问题造成的死亡,但不包括意外原因死亡者。按国际通用计算方式,“孕产妇总数”以“活产数”代替计算。
活产数指年内妊娠满28周及以上(如孕周不清楚,可参考出生体重达1000克及以上),娩出后有心跳、呼吸、脐带搏动、随意肌收缩四项生命体征之一的新生儿数。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指年内未满5岁儿童死亡人数与活产数之比,一般以‰表示。
新生儿死亡率指年内新生儿死亡数与活产数之比。一般以‰表示。新生儿死亡指出生至28天以内(即0-27天)死亡人数。
参加新农合人数指根据本地新农合实施方案到年内新农合筹资截止时已缴纳新农合资金的人口数。
新农合当年基金支出指本年度实际从新农合基金帐户中支出用于新农合补偿的资金。
新农合补偿受益人次指年内新农合参合人员因病就医获得补偿的人次数,包括住院、家庭帐户形式、门诊、特殊病种大额门诊、住院正常分娩、体检和其他补偿人次之和。
新农合本年度筹资总额指为本年度筹集的、实际进入新农合专用帐户的基金数额。包括本年度中央及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农民个人缴纳资金(含民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代缴的救助资金)、新农合基金本年度产生的全部利息收入及其他渠道实际筹集到的新农合基金额。筹资数额以进入新农合专用帐户的基金数额为准,不含上年结转资金。
卫生总费用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为开展卫生服务活动从全社会筹集的卫生资源的货币总额,按来源法核算。它反映一定经济条件下,政府、社会和居民个人对卫生保健的重视程度和费用负担水平,以及卫生筹资模式的主要特征和卫生筹资的公平性合理性。
政府卫生支出指各级政府用于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障补助、卫生和医疗保险行政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事务支出等各项事业的经费。
社会卫生支出指政府支出外的社会各界对卫生事业的资产金额的投入。包括社会医疗保障支出、商业健康保险费、社会办医支出、社会捐赠援助、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等。
个人现金卫生支出指城镇和乡村居民在接受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时的现金支付,包括享受各种医疗保险制度的居民就医时自付的费用。可分为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反映城镇和乡村居民医疗卫生费用的负担程度。
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指某年卫生总费用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是用来反映一定时期国家对卫生事业的资产金额的投入力度,以及政府和全社会对卫生事业、居民健康的重视程度。
社会工作师指通过全国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并取得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
军供站即军队供应管理单位,指地方政府委托民政部门管理的、独立核算的、为战时或平时军队来往服务的军用饮食供应站、军用供水站、军人转运接待站等单位的总称。
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机构指以集中安置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为目的(残疾职工占生产人员10%以上)、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企业总称。社会福利企业分类为:社会福利工厂、假肢厂、其他福利企业。性质分为:国有、集体和其他性质。
孤儿数指失去父母或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的人数。由地方县级以上民政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件认定的,并已经领取了孤儿补助费的孤儿。
家庭儿童收养登记总数指中国公民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儿童和福利机构抚养的孤儿以及外国人收养中国儿童并在中国县级及以上民政部门办理儿童收养登记后取得合法收养关系的总件数。县级及以上民政部门办理儿童收养登记一次为一件。
中国公民收养登记指收养人是中国公民(包括港澳台居民及华侨)的儿童收养登记。
外国公民收养登记指收养人是具有外国国籍(包括无国籍人)的人员。夫妻共同收养有一方是外国人的,按外国人办理收养登记。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指在报告期末一同生活的共同生活的亲属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有关规定的城镇居民,并已发放补助经费的人数。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指报告期末一同生活的共同生活的亲属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得到当地政府给予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农业人口家庭人数。
五保户指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岁的村民。传统救济人数指国家规定由民政部门救济的特殊人员和60年代精简退职老职工救济人员。特殊人员包括麻风病人、原起义、投诚人员、归侨、台胞台属、宽大释放人员、摘掉帽子人员、因公负伤的下乡知青、因计划生育手术事故造成死亡和丧失劳动能力人员等传统民政救济对象,并已发放补助经费的人数。
社区服务机构数指报告期末设立的社区服务指导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社区养老机构、社区互助型养老机构及其他社区服务机构的总和数。具有面向老人,残疾人,儿童及其家庭的商品递送、医疗保健、家庭保洁、日间照料、陪伴服务等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设施和突出综合服务的职能。
未入学学龄残疾儿童少年指截止到本年度12月31日,《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入学年龄段(6-14周岁或7-15周岁)内的,因种种原因未能入学的各类残疾儿童少年。
城镇残疾人新增安排就业指本年度通过集中就业、按比例就业、个体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辅助性就业及别的形式新安排实现就业的城镇残疾人。
集中就业指城镇残疾人集中在福利企业、符合集中就业条件的盲人按摩机构等单位就业。
按比例就业指城镇残疾人分散在机关、团体、企业和事业单位及各种经济组织等单位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