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服务
资产评定估计之收益法的应用
发布:咨询服务   更新时间:2024-04-21 22:12:30

  收益法(Income Approach)又称收益还原法或收益本金化法,是国际上公认的资产评定估计基本方法之一,是指通过估测被评估资产未来预期收益的现值,来估算资产价值的各种评估技术方法的总称。

  该评估技术思路认为,任何一个理智的投入资金的人在购置或投资某一资产时,所愿意支付或投资的货币数额不会高于所购置或投资的资产在未来能给其带来的回报,即收益额。收益法利用投资回报和收益折现等技术方法,把评估对象的预期获利能力和获利风险作为两个相辅相成的关键指标来估测评估对象的价值。

  因为收益法的使用涉及到三个基本要素,分别为被评估资产的预期收益、折现率或资本化率、被评估资产取得预期收益的维持的时间。因此,应用收益法一定要具有的三个前提:

  上述前提条件表明,首先,评估对象的预期收益必须能被较为合理地估测。这就要求被评估资产与其经营收益之间有着较为稳定的比例关系。同时,影响资产预期收益的重要的因素,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应比较明确,评估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据此分析和测算出被评估资产的预期收益。

  其次,被评估资产所具有的行业风险、地区风险及企业风险是可以比较和测算的,这是测算折现率或资本化率的基本信息参数之一。评估对象所处的行业不同、地区不同和企业差别都会不同程度地体现在资产拥有者的获利风险上。对于投资者来说,风险大的投资,要求的回报率就高;投资风险小,其回报率也可以相应降低。

  第三,评估对象获利期限的长短,即评估对象的寿命,也是影响其价值和评估值的主要的因素之一。

  从收益法的概念不难发现,资产未来的预期收益和风险的量化是收益法应用的主要工作,因此,收益法的工作环节应做如下安排:

  在收益法中,主要参数是收益额、折现率和收益期。而这每一个主要参数下还有许多具体的适用指标。

  收益额是由专有技术直接带来的未来收益,是通过预测分析而获得的一般可供选择的收益额指标主要有:总利润、净利润和净现金流量等。这三个指标在含义、计算口径和计算方式都不相同。收益额的选择直接影响折现率等参数指标的选择,因此必须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后才进行选择。

  首先,需要分析利润指标和现金流量指标对专有技术评估的适用性。利润是企业一定时期实现的用货币表现的最终财务成果,它表明公司制作经营业绩。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依据分期确认的费用同收入的配比和因果关系而形成的。现金流量反映的是现金在企业一定期间的实际流入和流出,并根据收付实现制确认的。在对收益额的具体指标的选择上,业内一致认为现金流量指标优于利润指标,理由是对于一个企业的持续发展来说,现金流量更重要。利润与现金流量之间的伴随关系越强,表明企业的利润品质越好,即利润与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越小,说明企业的收现能力越强,也说明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财务适应能力越强。但对于专有技术的价值评估,选择利润指标作为收益额更为合适,理由如下:

  第二、在现行已经比较健全的财务、会计、税务等法规制度的条件下,企业对相关财务指标的理解已经较为准确,与利润相关的历史数据也较易取得,便于进行预测、复核与沟通;

  第三、专有技术的投资或转让,实质是转让方对获取未来相关利润的权利的让渡;

  第四、现金流量尽管能反映利润的品质,但它所反映的经济实质是企业在资金筹集与运用、销售与收款、采购与生产等方面的措施和能力,它与专有技术的获利能力没有必然的关联性。

  也就是说,专有技术的获利能力和现金流量是两个层面的东西,不能因为现金流量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而否定专有技术的获利能力。在企业价值评估或项目投资分析中,选择现金流量指标作为收益额可能较为贴切,而在专有技术的价值评估中,收益额应选择利润。那么,对于利润是选择总利润还是净利润呢?

  从理论上讲,选择总利润或净利润都可以,只要所确定的折现率与所选定的收益额指标相匹配。但由于所得税要流出企业,不会成为投资人的未来收益,为避免某些人对总利润的选择产生异议,建议选择净利润作为收益额。

  专有技术价值在于其能带来经济效益,即该技术能在未来给公司能够带来新增的或超额的收益,因此超额收益的确定就成为了一个关键点。

  根据专有技术的特点、专有技术所在企业的盈利模式以及评估师所收集的评估基准日的有关的资料,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不同的方法确定超额收益。当然,这都是以纯利润是基础展开分析的:

  ⑴利用价格、成本和销量的变化确定超额收益。专有技术投入使用后,或是能大大的提升产品的单位售价,或是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或是可以提升产品的销量,或是对这些收益兼而有之。对此,应将这些收益与专有技术进行相关性分析。如果这些收益能够明确确定是因专有技术所直接带来的,并且各相关变量可以予以准确地量化,则可以价格、成本和销量作为单一变量或综合变量,并考虑相关的费用、税金等的变量,得出净利润作为超额收益。

  ⑵利用行业平均净利润率确定超额收益。若能取得评估基准日有效的行业平均净利润率,则可将实施被评估专有技术后所得净利润与行业平均净利润作对比,以二者的差额作为该专有技术带来的超额收益。

  ⑶利用技术分成率确定超额收益。技术分成法是建立在利润分享原则基础上的一种确定技术超额收益的方法。它是将被评估技术使用后企业预期可获得的利润,在获得该利润的各要素之间进行分配。其中,被评估专有技术分配得到的利润额,即为其分成收益。当上述两种超额收益确定方法中的某些参数指标没办法取得或不易取得时,而可以确认被评估专有技术确实能带来超额收益时,可使用技术分成法,以预期净利润和技术分成率确定被评估专有技术的超额收益。

  对于技术分成率,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个通用的确定方法。根据国际技术贸易中的技术作价遵循的利润分享原则,有“四分说”和“三分说”。

  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对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引进技术价格的分析,认为技术分成率在16-27%之间是合理的。1972年在挪威召开的许可贸易执行协会上,多数代表提出技术分成率为25%左右较为合理。而在美国,一般认为10-30%之间都是合理的。我国价值评估理论界和实务界,通常认为技术分成率在25-33%之间较为合适。在操作实务中,评估师可组织技术专家、市场营销专家、企业管理专家等,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技术分成。在分析过程中,评估师应提请专家们最大限度地考虑专有技术的先进性、成熟度、垄断性、相关产业政策、技术市场需求和技术转让方式等对技术分成率的影响。

  如选择净利润作为专有技术价值评估的收益额,则其折现率的选择也必须与净利润的口径相一致。折现率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无风险报酬率加风险报酬率之和或行业平均资产收益率。在采用无风险报酬率加风险报酬率确定折现率时,可选择3年期或5年期凭证式国债利率作为无风险报酬率,但要将国债利率进行换算,以满足折现率的“复利”内涵;风险报酬率包括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技术风险、经营风险等,操作中可在充分收集有关的资料的基础上,加以确定。在采用行业平均资产收益率时,由于行业平均资产收益率中的收益额是总利润的概念,因此就需要对公布的行业平均资产收益率向下作适当调整,具体可根据行业缴纳所得税的详细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后确定,也可用系数修正法,即将公布的行业平均资产收益率乘以67%这一系数之后确定。

  非货币性资产的收益期限取决于其寿命的长短。而非货币性资产寿命分为经济寿命和法定寿命。它决定无形资产收益的最高有效期限。但对专有技术而言,它不受专利法律的保护,一般无法定寿命,因此确定收益期限只能以经济寿命为基础。评估操作中可根据专有技术的寿命周期、技术产品的市场之间的竞争状况、专有技术保密措施的有效性、可替代技术的状况以及与技术有关的合同协议等综合状况确定收益期。必要时可与有关技术方面的专家和经验比较丰富的市场营销专家做沟通,并积极征询专有技术所在企业专家的意见。

  收益额的预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采取科学的预测方法和程序来进行。对收益额的预测提出几个应注意的问题:

  1、需要关注近几年有关产品的收益状况。尽管收益法中的收益是指未来的预期收益,但有关产品以往的收益状况可以给预测提供很多有益的支持。如收益绝对值的大小,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各年收益的变化趋势、比率及原因等,对于预测收益的变化趋势及比率的分析判断都是有帮助的。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在企业的全部产品中,与专有技术相关的产品可能只是企业全部产品中的一部分,因此就需要在企业损益表中,剥离并模拟出一个反映与专有技术相关的产品的收益表。这需要评估人员细致的工作和较高的财务素质。同时,评估人员要对相关工作的细节和结果进行认线、要关注预测假设、预测基准的合理性。预测假设越合理,预测的可靠性就越高,反之,预测的可靠性就会越低。

  3、要关注收益变化趋势及变动比率的合理性。如果预测期的收益增长比率与历史状况相差很大,则必须取得相关的支持依据并加以分析,以确定其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

  4、需要关注预测期产量与企业生产能力的适应性。预测期的产量不应超过企业的最大生产能力,除非有其他解决产能不足的措施,如委托加工、签订OEM合同等。否则,预测的产量是不具备合理性的。在专有技术的收益法评估中,要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还有很多,有待于资产评定估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不懈努力。

上一篇:【48812】收益力剖析是什么
下一篇:二手车计划书(农村信用社贷款需要条件以及流程)
关于我们
华体育会app官方下载在线
企业文化
发展历程
新闻资讯
华体育网官方入口
行业动态
华体会手机
咨询服务
审计服务
资质荣誉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212号-1